8月1日,各大新势力品牌纷纷公布了7月份新车交付量,争先恐后地向外界传达着自己的优秀战绩,之所以积极性如此之高,原因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迎来了一波“普涨”。
(资料图片)
钛媒体App盘点了15家主要新势力7月的销量数据后发现,无论从同比变化还是环比变化来看,取得增长的新势力显著多于销量下滑的新势力,当然因为大家所处在不同细分市场的赛道,增长的原因也不尽相同。
经过统计,15家新势力在7月合计完成销量18.9万辆,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82.36%,环比上涨幅度也达到了10.56%,可见在整体汽车市场大盘没有明显增量的前提下,新能源正在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。
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份,新势力普遍在7月取得了下半年的开门红,这无疑增加了众多新势力完成全年目标的可能性。但与此同时,也还有少部分新势力在7月表现乏力,这增加了它们进入下半年后的市场挑战。
“蔚小理”重返新势力前三?
在15家主要新势力中,有9家的销量在7月创下历史新高,其中有3家的同比增幅超过100%。其中,理想同比增长227%,蔚来同比增长103.6%,极氪同比增长139.7%;而从环比增幅来看,蔚来是15家主要新势力中环比增幅最大的新势力,其7月交付环比大幅增长91.1%。
蔚来汽车无疑是7月新势力交付市场上的最大赢家,7月的交付量首次超过2万辆,共计20462辆,同比增长103.6%,环比增长91.1%,排名再度回归前三,仅次于埃安和理想,兑现了李斌早在2022年就立下的Flag。
蔚来7月交付大幅回暖的主要功臣来自于5月底上市并开启交付的全新ES6。根据蔚来发布的数据,7月销量当中,包含14066辆高端智能电动SUV和6396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,其中SUV的部分多数由ES6贡献,该车在7月交付超过1万辆,而轿车的销量由ET5贡献。
另一个促进销量增长的原因,则要得益于换电权益的分离,蔚来目前的全系车型,如果不选择换电权益,车价立减3万元,这种变相降价行为对于市场的刺激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。
蔚来6月的销量结构显示,ES6和ET5的合计销量份额占到蔚来所有销量的80%,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销量担当。随着ES6在7月的交付破万,二者累计销量势必较6月迎来大幅增长,对蔚来而言这是一种久违的欣喜,曾经整个产品家族换代所带来阵痛期已过,这次它终于可以摘掉「掉队」的帽子。
蔚来几乎是当前产品阵容最为庞大的新势力品牌,目前已经有七款新能源车在售,但是从当前的销量结构当中,其它车型的市场表现并不如预期,尤其是ET7、ES7这些车型,虽然同样出自NT2.0平台,但似乎用户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ES6和ET5车型中,难怪有用户坦言:“快救救ET7吧!”
据悉,蔚来接下来的目标是二季度每个月销量超过2万辆,并于10月份冲击3万辆月销目标。从蔚来目前的销量结构来看,要想实现3万辆月销目标,除了继续推动ES6的增长外,还要继续挖掘ET5的销量潜力,该车目前还未实现月销量破万目标,此前秦力洪曾表示,ET5的最终目标是超越宝马3系,后者的销量长期盘踞在万台以上,距离这个目标蔚来仍然尚需努力。
随着蔚来再度回归新势力前三,“蔚小理”阵营中目前已有两员位居前三,只剩下小鹏还未回归前三,不过小鹏目前仍处在大幅回暖状态中,同样表现不俗。
7月份小鹏交付新车1.1万辆,同比下滑4.4%,环比增长28%,同比降幅较6月的-43%大幅收窄,环比增幅较6月扩大。目前,小鹏进入2023年已实现环比6连涨。
时隔数个月之后,小鹏的月交付再度回归万辆俱乐部的月份,它主要得益于6月底上市的G6,小鹏G6在7月交付超过3900辆,这是在其交付仅半个月取得的成绩,可见G6已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潜力。车在上市前已经积累了3.5万辆订单,其后续的市场表现,将决定着小鹏能否重回新势力前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理想发布的周销量排行,小鹏汽车在7月最后一周以0.38万辆的销量进入新势力前三。对此,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:“上周互联网出身的三家新势力重返新势力的前三,这个趋势是可以持续的。”他还表示“本季度产能是理想销量进一步增长的唯一瓶颈,且本季度无解”。
从数据来看,理想7月交付新车3.4万辆,同比增长227%,环比增长4.7%,位居埃安之后,排名新势力第二。不过,在理想发布的周销量排行中,其并未将埃安纳入新势力阵营中,这也招来外界质疑。
自从今年以来,理想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,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榜中,理想本月跻身前三,而前两名中除了埃安,第一则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比亚迪,以超2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。
接下来,理想的目标是在第四季度挑战单月销量4万辆,以实现其2023年冲击年销量30万的目标,但不得不承认,30-50万元的高端混动SUV并非纯增量市场,也就意味着增速总会有放缓的一天,届时对理想将带来更大的考验。
创二代们集体发力
理想虽然将埃安排除在新势力之外,但是却将腾势、极氪、深蓝等与埃安同属传统车企旗下的新势力纳入榜单之中。这让外界质疑理想发布的榜单存在不合理之处,有为争当第一“化妆”销量之嫌。因为如果加上埃安,理想将失去第一的位置,那么其每周公布的榜单将失去强调自己是第一的意义。
不论如何,以埃安、腾势、极氪、深蓝等以传统车企作为后盾的“创二代”,正在成为新势力销量逐渐壮大的主要力量。钛媒体App统计的15家主要新势力中,创二代占据了其中的10个位置,占比三分之二。
虽然创二代的数量是“蔚小理”等创一代的2倍,但是其累计销量仍和创一代平分秋色。主要原因是创二代虽然数量较多,但是总销量排名靠前的较少。
7月15家主要新势力中,创一代表现最差的哪吒也超过了1万辆,排名第九。这表明所有创一代新势力的7月销量全部超过1万辆,而创二代新势力只有4家超过1万辆,剩下的5家全部位于5000辆之下,排名末尾的还不到2000辆。
埃安、腾势、极氪、深蓝是7月销量超过1万辆的创二代新势力,其中埃安是月销量唯一超过4万辆的创二代。埃安7月销售新车4.5万辆,同比增长80%,但环比仅小幅增长0.09%。埃安的销量仍以10~15万级的AION S和AION Y两款车为主,在中高端市场的声量仍然较小。
售价超过20万元、被寄予厚望的埃安昊铂GT在7月收获了2011辆销售成绩。该车于7月初上市,能在上市首月就收获超2000辆月销成绩,对于迟迟未能打开中高端市场的埃安来说,已算作是取得了开门红。
腾势和极氪是创二代中走向高端的成功典范。其中腾势7月销售新车1.1万辆,交付量再度创下历史新高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腾势连续第5个月销量破万,也是连续第7个月位居30万以上豪华MPV市场销量冠军。据此前官方透露,腾势D9的成交单价持续突破42万元。
在走向高端的道路上,极氪也不遑多让。7月极氪交付新车12039辆,同样创下历史新高,实现同比增长139.7%和环比增长13.4%。具体表现方面,极氪001成为1-7月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,极氪009本月蝉联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,极氪X在20万以上紧凑豪华市场超越宝马X1、晋级前三,并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品牌。
如果说腾势和极氪是创二代中树立高端的成功代表,那么深蓝则是深耕中高端市场的创二代代表。作为长安汽车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,深蓝7月销售新车13172辆,环比大幅上涨63.81%,涨幅仅次于月度交付首次超过2万辆的蔚来汽车。
深蓝汽车7月销量上涨的主因是迎来首个完整交付月的深蓝S7,其在7月交出了9197辆的近乎万辆的单月销售成绩,而此前的销量支柱——深蓝SL03,月交付下滑至3975辆。因此,深蓝还需要警惕新车在渡过上市红利期后,后期的销量表现乏力的问题。
哪吒环比为负,问界高光不在
7月销量表现不及预期的主要新势力是哪吒和AITO问界,这两家新势力在7月收获了同比和环比均下滑的不理想成绩。其中,哪吒7月销售新车10039辆,同比下降28.4%,环比减少17.2%,成为了为数不多环比为负的品牌。
去年同期,哪吒曾冲到了新势力榜单第一,但此后为了冲击中高端市场,哪吒将主要精力放在了20万级的中高端轿车哪吒S身上,还在今年进一步推出了20万级的纯电跑车哪吒GT。
不过,从销量结构来看,哪吒的冲高之路似乎进展得不太顺利。哪吒汽车的低价策略曾经让它快速出圈,但是今年上半年,起售价11.88万元的哪吒U和起售价7.39万元的哪吒V仍是哪吒汽车的销量支柱,二者的合计销量份额占到了哪吒汽车所有销量的77.05%,而被寄予厚望的哪吒S仅占到22.95%。
哪吒汽车在7月已掉至新势力的第九,较去年同期的第一大幅滑落。虽然在下沉市场哪吒汽车仍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,但是中高端市场的比拼则是更强的产品力,冲高不顺的哪吒汽车,如今还要警惕掉队的风险。
而同样面临掉队风险的还有AITO问界,这家靠华为翻身的新势力品牌,在渡过2022年的高增长时代后,如今不得不面对销量不断下降的处境。AITO问界7月仅收获4240辆销量,同比下降45.69%,环比下降25.19%,并掉出新势力前十,与问世之初的风光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AITO问界所属的赛力斯集团表示,随着M5智驾版及其他新车型的上市,公司下半年的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,至于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善,还需要市场进一步验证。
2023下半年,AITO问界还有一款重磅车型,即对标理想L9、被余承东称作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——问界M9,这是一款全尺寸豪华旗舰SUV,车长超过5米,轴距超过3米,预计售价区间为50-60万元,计划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。如今看来,M9或是AITO问界改善销量的“全村希望”。
对于AITO问界来说,它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较问世之初已经变得更为复杂,在各个细分市场当中均迎来了很多实力型选手,单靠华为的金字招牌已经很难再维系增长,需要综合产品力更强的产品才能充分应战。
总结来看,7月份的成绩足够让众人欣喜,随着新能源车正在蚕食着传统燃油车市场,强者恒强的效应或许会更加明显,虽然一朝一夕的销量涨跌并非能决定最终战局,但通过这些数据却能让外界看到一些趋势,只有持续跟随市场需求的品牌才能为接下来的战斗赢得更多弹药。
标签: